大武口区:三个维度锻造社区党员先锋队伍
石嘴山市大武口区下辖10个街道、53个社区,城镇化率达94%,有97%的党组织和92%的党员分布在城区。大武口区注重激发社区党员在基层治理中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教育培训赋能、精细管理提质、作用发挥增效三个维度精准施策,让社区党员成为基层治理的中坚力量,有效提升社区精准化精细化服务水平。
突出教育赋能,打造多维教育培训矩阵。一是以小阵地演绎大担当。建立“街道党校主阵地—党群服务中心教学点—网格党群服务驿站学习点”三级教育阵地集群,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教育培训首课主课必修课,整合大武口洗煤厂工业遗址公园等20余处资源,打造3条“行走的党课”研学路线,开展各类培训500余期,广大社区党员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意志更加坚定。二是用小人物组建大队伍。组建包含社区党组织书记、身边榜样等在内的240人的师资队伍,打造“红石榴大讲堂”等32支宣讲队伍,开发设置5大类53堂精品课程库,开展理论宣讲550余场次,让社区党员教育既有“高度”又接“地气”。三是在小平台讲清大道理。连续13年将社区党员纳入党员冬季轮训,创新推出“睦邻小港湾”等教育方式,把“庭院楼栋”变成“学习园地”,打磨《我的入党故事》等情景式党课70余部,做到社区党员教育培训“走心”又“走新”。
突出精细管理,抓实分级分类管理措施。一是育强头雁方阵。聚力建强社区工作者头雁方阵,示范带动社区党员队伍整体提升。招录补齐128名社区工作者缺口,建立薪酬动态增长机制,为23名参加学历提升的社区工作者全额补助学费。先后在长沙等地举办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示范培训班,列出20个社区治理“高频问题”,开设“头雁圆桌会”等进行头脑风暴,促进交流提升。二是细化分类管理。探索推行社区党员“三式分类”管理,对社区常住党员进行“设岗争先式”管理,设立“服务型”“治理型”示范岗348个、划分党员责任区227个、优选党员中心户923名,示范带动其他党员发挥作用。对离退休党员进行“余热挖潜式”管理,建立离退休党员台账,充分挖掘离退休党员的资源优势,做到“离岗不离职、退休不褪色”。对流动党员进行“动态跟踪式”管理,标记流动党员所处的位置,借鉴“导师帮带”做法,指派专人进行结对联系,提升流动党员管理质效。三是深化关怀帮扶。每年在“七一”前夕举办庆祝建党系列活动,通过集中发放“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等活动,进一步增强社区党员荣誉感、使命感。加强党内关怀帮扶力度,坚持做到“四个必访”,近三年慰问社区党员1900余人次,发放关爱资金等慰问金,实现党员遇事有人办、困难有人帮。
突出作用发挥,构建先锋引领服务格局。一是多元共治建新局。在社区推行“以空间换资源、以场地换服务”模式,采取“公益+低偿+市场”方式,45家建立党组织的社企联合73名党员个体商户率先进驻社区形成示范效应,辐射带动210余家社企和个体商户为居民提供7大类50余项服务,孵化“家门口的集市”等10余个品牌项目,受益居民达1.3万余人次,实现市场主体与社区治理深度嵌入。建立社区微基金反哺社区机制,18名社区党员示范捐资2.3万元,撬动各类社会力量募集资金12万余元,推动社区发展由被动输血向主动造血转变。二是精细服务提效能。统筹1300余名网格党支部书记、楼栋党小组组长等力量形成社区治理“第二梯队”。结合“立足岗位作贡献”等活动,组织社区党员开展领题调研、承诺践诺,共收集群众意见1500余条,推动解决群众“关键小事”2200余件,服务范围覆盖居民群众10万余人,使社区党员由管理变量转为治理增量,巧解“小马拉大车”难题。三是强化激励树导向。推行社区党员积分制管理,指导社区建立积分超市45个,建立党员承诺、个人自评、党员互评、支部考评的“一诺三评”机制,将积分结果与评先评优挂钩,激励引导社区党员亮身份、当先锋,在推动基层治理中担当作为、创先争优。